产品描述


需要进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10种情况


本文共计约:1170字  |  阅读时间:2 分钟



社会上大多数人提到“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会下意识想到“危房”两字,以为只有“危房”才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必要,甚至建筑结构的业主或投资方对建筑结构检测的必要性仅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根本没有建筑结构检测的意识。


如果对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意识不强,可能会导致违反相关建设法律法规而引起不必要的处罚,甚至会在建筑结构安全性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而酿成事故。




因此,笔者将就需进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情况进行梳理,以供大家参考。

需要进行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情形大致可分为十类:


1

建筑结构拟改变使用用途、改变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时。


该情形较为常见,即建筑结构改变了原有的设计状态,小至沿街店面房的改动大至世博奥运场馆使用用途的改变理论上都需进行检测鉴定。


当新用途增加了建筑结构的荷载、改变了原来结构布局,如拆除或削弱了部分承重构件或改变了承重构件的使用状态,在改建和扩建中经常出现上述情形,该情形必须进行检测鉴定,评估改变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性。




2

拟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层、插层或其他形式结构改造时。


该情形直接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必须进行鉴定评估。


3

拟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移位时。


整体移位需要性很强的团队运作且少见,毫无疑问,该情形必须进行详细鉴定评估,给出移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整体移位建议。


4

建筑结构本身出现明显的建筑功能退化或有明显的倾斜时。


所谓建筑功能退化是指建筑结构抗力衰减,抗力是一个性术语,可通俗表达为:建筑结构抵抗外部荷载或作用的能力,即“抗打击能力”。


当建筑结构出现裂缝、梁柱出现变形、楼板已经出现漏筋、建筑结构出现振动等情形时,可认为建筑结构出现明显建筑功能退化。




5

由于外在作用导致建筑结构可能出现损伤时。


所谓外在作用,通常指出现意外事故,如遭受到汽车或坠物的撞击、爆炸物的冲击、腐蚀性气体或液体泄漏及人为破坏等,为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使用,需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测鉴定评估。




6

由于设计、施工及使用原因引起相关方有根据怀疑建筑结构出现问题而引起纠纷时。


该种情形也较为常见,甚至直接导致为鉴定,通常是业主怀疑施工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或者施工质量粗糙而可能导致建筑结构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与施工方产生纠纷矛盾,此时需要由三方给出客观公正的评定。





7

出于维护建筑结构的角度出发,了解建筑结构的当前状态及在目标使用期内的可靠性时。


能享受该情形待遇的建筑结构身份一般比较高贵,如历史建筑、纪念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所谓目标使用期,即业主希望通过必要的修缮和维护能继续使用的年限。




8

建筑结构**过设计使用年限。


目前规范规定一般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当建筑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而想继续安全使用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测鉴定。




9

建筑结构遭受灾害而未引起毁灭性倒塌,相关方想加固继续使用时。


灾害通常有火灾、地震及水灾等,该情形对检测鉴定团队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10

建筑外观改造或建筑装修产生荷载的变化或引起结构改变时。


该情形具体解释可参考一种类型。

地基不均匀沉降,怎么治?



本文共计约:1886字  |  阅读时间:3分半 钟



地基发生沉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发生不均匀的沉降将会给建筑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且对建筑物的损伤是无法弥补的。本文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及设计措施进行讲解。


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在建筑物建成以后都会发生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如果是均匀沉降,导致的危害或许不大。但如果是不均匀沉降,将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结构变化。以至于建筑物发生塌陷,不能够继续使用。因此,在较初的设计时就应该对其进行关注。



建筑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1.地质因素


由于基岩起伏,局部土质不均匀,覆土层的厚度不同,常常使建筑物一部分基础置于坚硬的基岩上,另一部分基础置于硬土层上。或者于地基土质软弱,地基下卧层软土厚度较大,土的压缩性较大,存在暗沟、洞穴等。地基含水量变化不正常,受压后都会使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2.勘察因素


勘察单位不按规定操作,如钻探中布孔不准确或孔深不到位,造成地质报告的准确性差、真实性不高。实际施工时,有些工程甚至不进行有效的地质勘察盲目施工。




3.设计因素


建筑物长度太长;建筑体型比较复杂、凹凸转角多;或有层高高差及荷载显着不同的;未在适当的部位设置沉降缝;基础及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相邻建筑物复合地基的影响等设计方面的失误。


4.施工因素


没有认真验槽;施工排水方案不合理;对建筑物任意改建、扩建;墙体砌筑时砂浆强度偏低、灰缝不饱满,拉结筋不按规定标准设置等。


5.其他因素


大量开采地下水,建筑物使用不当。随意改变房屋用途,增大荷载或增加振动,破坏墙体,导致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结构破坏。



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的具体措施



1.建筑设计措施:


1)建筑措施


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规则整齐,尽量避免形状复杂、阴角太多、建筑物有显着的高差或荷载差异。在软土地区建筑物的裂缝事故,往往是在高度或荷载有差异的建筑物为多见,尤其是高、低或轻、重单元连成一体未设置沉降缝时易发生。


2)**质量


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禁止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进行砌砖时应遵循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的砌筑法。并注重砌体与非结构构件的可靠连接,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


3)设置圈梁


在建筑物的基础和**层处,宜各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其他各层可隔层设置,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它在一定程序上能防止或减少裂缝的出现,即使出现了裂缝也能阻止其发展。




4)建筑物的长高比及合理布置纵横墙


由砖石结构建筑的纵横墙应当尽量保证贯通,横墙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一般不**过建筑物宽度的1.5倍为宜。纵横墙尽量保持直线,减少转折点,这样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


5)设置沉降缝


利用沉降缝可以有效地将建筑物进行分割,进而实现单元体化。从而使得各个单元体之间的沉降可以产生互补,减少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对于长度较长的建筑物以及不同建筑时期或者同一建筑时期的不同部位都应该进行沉降缝施工,并保证沉降缝宽度的要求。


6)相邻两个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物不仅仅使建筑物的地基发生形变,由于压力的扩散作用,将会导致相邻的土层也发生形变。因此,在建设建筑物时,两个建筑物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


2.结构设计措施:


1)减轻建筑的荷载


在建筑设计时尽量减少自重应力,采用的建材计量选用自重轻、强度高的材料。同时还可以采用建设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的措施,来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量。


2)增加建筑物的强度以及刚度


尽可能的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并可以适当的增加横墙的数量,这样有助于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在此之外,可以从建筑物的结构上出发,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即便发生较大的沉降,也可避免发生较大的挠曲变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裂缝的发生,即便产生了裂缝,也可以阻止裂缝的继续扩大发展。


3)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应当采用静定结构建筑体系


针对地基比较软弱的建筑物、工业厂房,都可以考虑采用静定结构的结构体系,这样可以减轻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后果。




4)设置施工后浇带


设置施工后浇带,这是一种先“放”后“抗”的方法,进行后浇带的部位通常设置在建筑的主楼以及副楼的结构受力比较小的部位。在分别对建筑物的主楼以及副楼进行浇带施工时,应该从基础梁、墙、基础**板到上部结构的梁和板都提前预留出进行浇带施工的地方。等待主楼与副楼完工之后,再利用钢筋混凝土将主、副楼进行补强施工,使整个结构连成一个整体。这样施工可以先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先“放”,使得建筑物发生一部分沉降之后再进行浇带施工,再进行“抗”。即通过构造措施,提高砌体强度,加强墙体的整体性和抗裂能力,减少墙体变形。


3.地基基础设计措施:


1)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应当以控制建筑物变形为主。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应当对基础较终沉降以及偏心距离进行有效的验算。


2)在进行基础地基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有意识的针对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加强。采用各种形式,减少或者消除基础的挠曲变形。


3)当低级的本身力学性能不能够满足建筑的的支撑需求时,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4)对于同一建筑物,应当尽量采用相同的基础,并兼基础埋置在同等厚度的土层之中。如果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必须要断开,尤其是在地震区。


http://daixinpo.cn.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