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还没学会房屋倾斜测量检测?这可是房屋检测鉴定的必要项之一

倾斜的原因


01 设计问题


设计人员对规范缺乏了解,设计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等问题,导致房屋产生倾斜。


02 施工问题


施工过程中,因抽水位置不当,挡土桩、废桩的拔除导致土壤松动等原因,造成地基不平衡,导致房屋倾斜。


03 外部因素影响


如周边施工,挖基坑、建隧道、建地铁等,导致房屋倾斜。





2

倾斜检测


既可以作为评判建筑物整体地基、基础的工作状态的重要辅助信息,又可以对建筑物竖向构件的垂直度进行判断。


 

检测内容


1)调查建筑物的使用历史和结构体系;

2)测量倾斜和不均匀沉降;

3)通过文字、图纸、照片、影响等手段记录房屋构件,装修设备的损坏程度部位及范围;

4)利用设备检测相关数据,经过演算后分析原因;

5)综合评级并出具可行性建议


 

倾斜检测


房屋倾斜测量的常用方法有:经纬仪观测法、铅垂观测法、倾斜仪测量法、基础沉降差法等,其中经纬仪观测法是较普遍和较常用的方法。




01 经纬仪观测法检测


1)准备阶段:脚架固定平稳,仪器置于脚架中心,拧紧固定螺栓,十字丝调节清晰,更换目镜注意粉尘;


2)使用阶段:用水准起泡初平后电子调平;调整仪器至物像清晰;拧紧水平微动手轮和垂直微动手轮后读数;


3)使用完毕:脚螺旋放松至中间位置,松开水平微动手轮和垂直微动手轮后正确放置进仪器箱。


02 倾斜率与高差


通过测量外墙转角处上下两端或底层内墙面上下两点的相对三维坐标推算房屋整体倾斜率。


高差是两点间高程之差,即终点高程减起点高程。首先选择一个面作为参考面(一般选择地面),然后分别测出两点相对参考面的高度,两高度之差即为高差(可为正,可为负)。


03 计算


设A,B,C三点的坐标为:



计算BC边得方位角值α和旋转角α1:



将A,B,C按下式在平面上进行平移和旋转。



根据A,B在墙面坐标系中的坐标按下式计算倾斜的坐标分量Δx, Δy和高差Δz:



计算倾斜度(千分率):




3

总结


测量房屋倾斜率时,应参考相对不均匀沉降趋势。房屋倾斜率参考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关于同类建筑结构倾斜率的限值(4.0‰),如果过高,建议采取加固等措施。


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漏筋等问题,解决方案全在这



本文共计约:2286字  |  阅读时间:4 分钟



01 蜂窝:即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产生的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等。


防治措施:


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

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坍落度符合要求;

③下料高度**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竖向构件根部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一般30~50mm为宜);

④浇灌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


处理措施:


①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②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③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02 麻面:即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杂物未清理干净,钢模板隔离剂未刷或未刷均匀,拆模时粘坏混凝土表面;

②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被模板吸收而失水出现麻面;

③模板拼缝不严、缝隙漏浆;

④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


①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双面胶条等堵严;

②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并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③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④若出现麻面缺陷,混凝土表面作粉刷装修时,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应在麻面处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03 孔洞:即混凝土构件上有较大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




产生原因:


①在钢筋较密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处混凝土下料受阻,未振捣就继续向上浇筑;

②混凝土离析严重,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未认真振捣;

③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动器振不到,形成孔洞;

④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挡住混凝土等。


防治措施:


①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

②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

③及时清除落入混凝土中的杂物;

④处理方法,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



04 露筋:即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出来,未被混凝土包裹。




产生的原因:


①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

②构件截面小、钢筋密,石子卡在钢筋上阻止了砂浆充满模板;

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离析、露筋处缺浆漏浆;

④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脱模时粘掉保护层混凝土等。


防治措施: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及保护层垫块位置正确,木模板应充分湿润;

②钢筋密集时粗集料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③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与和易性符合设计要求;

④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可洗净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露筋较深应处理好界面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05 缝隙、夹层:即混凝土内存在成层的松散混凝土。




产生原因:


①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浇筑混凝土;

②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③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防治措施:


①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交接部位;

②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

③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

④接缝处浇灌混凝土前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一般30~50mm为宜),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⑤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⑥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06 缺棱掉角:即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棱角有缺陷。




产生原因:


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②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成品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漏涂。


防治措施:


①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②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以上强度;

③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④处理方法,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斜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养护。


07 混凝土表面裂缝:即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




产生原因:


①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干燥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

②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规则的并随时间发展的裂缝。

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


防治措施:


①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

②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③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08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即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产生原因:


①砼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③砼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防治措施:


①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②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设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确保不发生下沉;

③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施工。



http://daixinpo.cn.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