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老旧房屋加固改造*要点汇总


本文共计约:1227字 | 阅读时间:2分半 钟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很多老旧建筑虽然远未达到使用年限,但其性能已不满足现在的要求,这导致近年来老旧建筑加固改造工程大量出现。


目前,老旧房屋改造工程中有很多注意的细节和问题常被施工人员忽,对此,我们总结了加固工程中各相关要点,为您提供参考。



设计原则



1.以鉴定结果为依据


方案须经综合分析检测鉴定结果后再进行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条件选择加固方案,以增强建筑整体性、改善构件受力状况为目的对建筑进行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




2.消除不利影响因素


对于加固构件的布置,无论是否为新增构件,都应减少甚至消除整体的不利影响因素,防止由于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


3.确保加固可靠


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的连接须牢固可靠;如新增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时,应有可靠的基础。




4.材料强度提升


若所用加固构件的材料类型与原结构一致,其强度等级须不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


5.拆除多余隐患构件


坚决拆除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女儿墙、门脸、出屋顶烟囱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非结构构件,必须保留时须尽量降低其高度并采取可靠加固措施。





施工难点



由于加固改造施工环境与新建工程有所不同,是在已建成建筑中进行施工,故其施工时常受客观条件制约,具体常体现在以下3点:


1)因机械设备、管道、消防和原有结构、构件的限制,导致操作空间狭窄、拥挤,无法施工作业;


2)施工时不能影响被加固建筑物使用者的正常生产或生活;


3)施工前混凝土或其他受力结构本身存在安全隐患,施工中对构件进行修整安全性更难保证。





施工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


1)加固施工前,各级管理和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周边情况,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以及结构检测鉴定相关报告,了解加固结构的受力和传力路径,对结构受力构件的变形、楼板、墙体裂缝情况进行检查。若与设计不符或有质疑时应及时上报并核实情况,切忌盲目施工。


2)施工前应仔细观察墙面、地面是否有裂纹或孔,一些质量不佳的墙面、地面材料使用时间长久便会出现裂纹,需对其进行修补。


3)加固工程的选材至关重要,应在材料市场中精心挑选价格、质量、外观都合适的产品或原料。




2.过程控制


1)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墙面或地面不平整的情况,须及时对其采取找平处理措施,这样可降低其再次投入使用时出现裂纹的概率,且便于后续的处理工序。


2)对老房做“洁面”处理时,要看老房地面使用的腻子是否为耐水腻子,一般情况下,使用耐水腻子可不必清除墙皮,如果是非耐水腻子则须将墙皮清除干净,清洁深度应至下层砂位置左右。


3)施工过程中若发现结构、构件的实际状况与检测、鉴定结果不符,出现变形增大、裂缝增多或增大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给相关人员、部门。




3.安全防控


1)加固改造施工常在存在荷载的情况下进行,结构或构件安全隐患很大。尤其在拆换混凝土受力构件,支承点变位或在结构上施加更多施工荷载时,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应特别注意现场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2)对危险构件及受荷载较大的构件进行加固前,应制订应急处理方案,并得到相关批准,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和安全措施。


3)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进入安全区域后再进行观察,根据实际情况会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解决。


4)定期检查:加固工程搭设的安全支护体系及作业平台,避免结构受力发生变化,保证安全支护体系充分发挥作用。
热门建筑结构检测
质量控制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实验室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测工作的全过程。比对与验证试验实质上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与检测水平的真实考查,通过比对考核提高检测水平,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实验室应经常利用内部手段,如盲样检测、留样检测。
热门建筑结构检测
房屋安全性检测适用范围:已发现危险迹象的的房屋
热门建筑结构检测
地震、台风自然灾害与火灾、爆炸等人为因素已对在役房屋造成了不同 程度的损伤甚至破坏。
热门建筑结构检测
一位当代结构工程师对于概念设计的审视


本文共计约:2369字 | 阅读时间:4分半 钟




1、 我们结构工程师在设计什么?

也就是民国期间,我们的建筑工程师们建造了一大批**的结构工程,中山纪念堂(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包括新中国*以后的建筑结构,如火车站,上海*大礼堂等等一批当时在物资度匮乏的境况下,研究土木工程史就知道当时处于**,欧美的在工程师很惊讶中国的水平。当时西班牙,德国,瑞士,墨西哥等国际友人注意到了中国的结构设计水平。




现在呢,各类软件充斥整个设计院,真伪有限元充斥中国设计院,黑匣子充斥设计院,标准图集充斥设计院。比如一个悬臂梁宽900,梁端部配筋50 根32,稍微有结构概念的设计师就知道,弯矩图端部为0,根据构造配筋足以!计算机根据裂缝控制条件给出的计算结果。预埋板几乎无法安置!比如楼梯配筋,厚度按照标准图,要知道楼梯一般是现浇筑混凝土结构,与结构整体浇筑在一起,K 型支撑作用哪里去了?一位助理结构工程师拍桌子讲PKPM 就没有考虑,全国都没有考虑,你为什么让我考虑呢?我怎么会考虑?! 罢。居然某些大院老总也如此认为!

结构程序的出现很大程度的减轻了计算工作量,当变成黑匣子的时候,又把设计师眼睛上蒙上了一块黑布,标准图又是一匹瞎马,业主的“科学发展观”的鞭打下,可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距离结构真实是近了远了?

拉丁格言:简单是真的标志,美是真理的光辉!

近代土木工程从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约300年间,经历了较初以伽利略、牛顿和虎克所创建的力学理论为标志的“奠基时期”(1660-1765)和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进步时期”(1765-1900)以及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包括20世纪30年代欧美各国大兴土木的“成熟时期”(1900—1945)。尤其现在的计算机诞 ,有限元的强大实力,一切结构成为可能!结构设计自由了!果真如此吗?

我们大学的博士,硕士,在学习弹性,塑性,大举进军弹塑性的时候,又有谁去到现场,又有谁了解我们的建造者呢?我们的农民兄弟! 有人称他们是:文盲+流氓!当我们的塑性设计进入执行阶段时,是不是早已经进入了**塑性了!欧拉、贝努力的平截面假定大大解放生产力的时候,当克拉夫动力学如一盏亮指引人前进时,混沌来了,抹煞一切结构工程概念,将结构变成0110 时,上帝笑了!


3.离开计算机,我们仍旧是结构工程师吗? 结构概念与有限元工具?




一块挡土墙,怎设计,高端的有限剖分一下,在配筋。正好没有计算机软件狗,没有办法计算,没有狗不行我们结构师不行呀!只有狗才行!只能这样告诉业主。

对老少皆学习花费大量精力学习有限元,土木工程有限元,航空工程有限元的时候,学习完成之后,摆出大有登天入地之势!

如果不从结构的基本概念入手而直接进入有限元,老人学习可谓:‘百岁老翁攀枯枝。’小孩子学习可曰: ‘井上辘轳卧婴儿。’


4.当代我们结构设计缺乏什么?

有幸在今年遇到英国曼奇斯特的大学教授季教授,他和他伙伴和博士的一个研究兴趣之一就是分析50 年以前的结构概念设计,现代的计算手段进步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及结构概念的作用。我们为欢呼胜利的水立方结构,结构概念的提出来自于澳洲的PTW 和澳洲ARUP,和国人的有限元计算以及试验促使了成功!佛山世纪莲以及深圳宝安体育场均来自德国的SChlaich 的概念设计,拉丁的格言:简单是真的标志,美是真理的光辉!


5.结构工程师的出路?

土木工程经历了四个时期,砖石木时代:罗马的拱结构,中国的赵州桥,当时的概念设计让现代的计算手段分析自愧不如。铁器时代:埃菲尔铁塔,中国的铁索桥,混凝土时代:sears大厦,金贸大厦,等**。钢索时代:布鲁克林桥,苏通大桥,水立方,世纪莲,将结构引向轻型化方向。但也有背离的此方向的个别案例,仅仅在中国。

下一个时代是什么?当欧美的大师在学习东方哲学时,近代轻型结构的始祖德国大师(Frei otto)包括前国际空间与壳体结构**川口卫很惊讶老子的哲学,自然的哲学。我们又该是不是把目光投向东方哲学。

LY Lin先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时:他说; “我越发发现我自己有点骄傲了,因为我学会了东方的哲学,是我土木工程创新的源泉。”

开拓空间形式和功能成为结构设计师的一出路 ,艺术和技术在古时是统一的 ,越来越走到工程设计师的方向 ,留给艺术家的仅仅是装修的东西 。研读林先生的著作不能发现,他不仅仅在概念方面*,同时通晓制作,安装,造价等各个方面,这个就回答结构工程师的出路问题。


6.结构概念是结构设计的灵魂!结构是建筑的精髓!

当今已经形成了世界的两个**的工程学派,斯图加特,芝加哥,如果追溯到春秋战国,空间张拉结构的开始应源自 墨子的风筝(用于军事),骨架式膜结构的开始;中国木塔结构,筒中筒结构,唐宋既有剪刀撑,早有良好西方的智慧和技术。




现在结构领域一个不争的事实,西方**东方,他们投放了大量的工具(BIM,高等有限元,流体分析,多场耦合),甚至是故意**,**市场,因为他们到对中国的早时期的结构智慧感到惊讶同时看到了我们现代的技术实力不足以与其抗争。



7.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一个人完成完成大学教育22岁,如果工作到30岁也有8年时间,勤奋好学也进步可以成为领域*。 完成研究生教育25岁,不断进取,5年

也基本成为该领域*,完成博士生教育28岁,深入结构,2年基本也可能成为该领域*。 我们相信: 机会属于那些不断改变,调整的知识结构,不断进取的人!

人的可贵的创作时间,如同生命过程其实很短暂,也就是10年。

工程师的生命周期:

18岁~25岁,接受优良高等教育。

25岁~35岁,是积累技术资源,创造性工作的较佳时期。

35岁~45岁,是积累社会资源的高峰期,社会性工作的较佳时期

45~55岁,两类资源的交叉期间,需要传承后者,培养学生。

55岁~65岁,学生已经到了开始的25岁和35岁之间,一个轮回。

65~75岁,桃李满门,颐养天年。


8.亲爱自然,忠诚结构!

亲爱自然,忠诚结构!

大师之所以大师,在于他的自然之心,宽厚仁义之心,在于他的感召力,在于探索自然的奥秘,真实地传承后人!真实地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程。而不是将所谓的天下技术化为己有,唯所有。

如同后人传承的具价值的精神财富:预应力先生,林同炎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及结构概念与体系,德国莱昂哈特的,混凝土结构,桥梁美学等等**大师,托罗佳的结构哲学的著作,人类的财富!


9.概念不是经验的简单累计!

概念不是经验的简单累计,而是先验,更是直觉(insight)。**的工程师之所以具有直觉是在融合自身所有的优点和社会结合的较佳点。


10. **的概念,更需要**的执行力!

概念如同灯塔,指引方向,执行力如同船舰。世界上一等一的结构大师,不仅仅是在概念方面一等一,更重要是在执行力上。


11. 高度决定跨度,有多高就能看多远 !

梁的跨越能力取决于它自身的高度,更大的跨度就要体系上的革新,追赶梁,不追赶梁的体系就不可能有桁架,不可能有悬索,不可能有充气。站多高才能拿看多远。

12.当下的力量,富而后工 !
热门建筑结构检测

-/gjdfgj/-

http://daixinpo.cn.b2b168.com

产品推荐